英特尔少年

最近一直在忙论文和报告,实在没有精力更新,但昨晚上意外地受了些刺激,忍不住发些感慨……

本来只是想为 Matlab 程序找点灵感,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台湾网站上的论文,“宇宙星系團的Sunyaev-Zel’dovich效應之模擬與研究”,我正好刚刚进入这个课题,碰到敏感词汇自然不会放过,打开文章后大吃一惊

该中学生文中的宇宙模拟图及其对应的sz效应强度

写在中学教案框架下的是最前沿的科研工作,技术方法毫不含糊,结果讨论有模有样,甚至引用的参考文献都是我正准备着手学习的!这样的工作已经达到国际学术期刊的发表水平,真的是高中生的手笔么?我也曾在牧夫上遇到过因为做科研课题而思考宇宙加速膨胀的台湾中学生,但是没有想到他们能够这么深入!

该word文档放在“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的图书馆空间中,但我没有在主页上找到链接,同目录下只有一些校内科展的资料,水平相差很多;再搜学校,很快在一个页面摘要中发现了另一个敏感词“星系团”,那是台湾Intel网站公布的2006年“英特尔国际科学展” 成绩

地球與太空科學科
大會獎第四名 獎金 500 美元
作品:星系團照妖鏡
陳欣榆,女,18 歲,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特别奖:
美國及太平洋天文學會獎
第一名 獎金 5000 美元
作品:星系團照妖鏡
陳欣榆,女,18 歲,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原来,是Intel少年……


06年ISEF会场

国际中学生科学技术展(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是由美国科学服务社(US Science Service)在1950年发起的中学生科技成果展,作为1942年开始的科学天才搜索计划(Science Talent Search 简称STS,让我想起 Pretender:)的一项延伸,旨在鼓励中学生投身于科学和工程领域,优胜者不仅可以获得奖学金资助直接进入名校,还能获得顶级研究所和实验室实习的机会。与国内的各类评比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博览会,所有的参加者都获得一个展位,有同样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大会奖只是一个荣誉,真正的评价来自于相关的公司企业和研究部门所设立的特别奖,只要在该领域有创造性的工作就能得到承认。迄今为止,STS计划的成员中已经产生了3个美国国家科学奖、9个麦克阿瑟基金会成员、2个菲尔兹奖、以及6个诺贝尔奖。1997年英特尔公司开始冠名赞助ISEF,这些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最前沿的科研领域,以纯真的科学理想和对知识的狂热追求挑战能力极限的年青人,则被称作Intel少年。

我还是在2000年从朱正琳主编的《成长文摘》上第一次知道了他们的存在(本篇的名字就是从那里沿用,也是在那里第一次读到费曼物理学讲义……),我那时已经厌倦了奥赛训练,在所有能接触到的学科上盲目地挥霍多余的精力,忽然发现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有一群同龄人已经有机会接触真正的研究,在所有的业余时间实验、讨论,思考……只有羡慕而已。我们的奥赛看上去很美好,似乎提供了一种选择,可是当其它竞争者都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时,你没有办法保存实力,只有比谁更执著,比谁更疯狂,最后只有一个人胜出,失败者没有退路。选拔赛之后奥赛班里没有人再关心会有几块金牌,他们不得不重新汇入高考的洪流,然而长久的偏科使他们无法在综合测试中为自己的才智赢得一个相称的分数。标准答案能够避免主观与偏见,却无法体现智力与创造。一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还有什么继续认真的理由?

1999年USSS与发现频道联合推出了年轻科学家挑战项目(Discovery Channel Young Scientist Challenge DCYSC),而我们的少年今天还是只有高考一条路可走……

订阅评论
提醒

5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Jiang
2007 年 12 月 25 日 19:48

这年头的人啊!!!

2008 年 1 月 23 日 05:05

我们确实失掉了太多……

(利用难得一篇不是非常专业的文章打个招呼。Be well, do good work & keep in touch:)

2008 年 5 月 28 日 21:06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貌似就是传说中的”北一女”吧..
可以理解,想象一下很多大城市的特重点高中里的某些竞赛相关学科也有类似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