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守望者

Burnham's Celestial Handbook我每次仰望夜空时,都希望能有一本书为我破解闪烁星光的暗语,诠释浩瀚宇宙的神奇。 我一直不知道真的曾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了人们当时知道的一切。 无论你指向哪一片星空,它都会告诉你在那幽暗的角落里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和这本书比起来,以前出版的所有观星指南都不过是素材提纲,之后出版的也顶多是更新后的精简删节。对于大部分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一生中能亲眼看到的天体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详尽的说明。它就是堪称观星爱好者圣经的三卷本《伯纳姆天体手册》 (Burnham’s Celestial Handbook)。这是个厚达2138页的洋洋巨著,几乎囊括了中小型望远镜(300mm以内)所能观测到的全部天体。不仅包括7000多个星云、星团、变星、星系这类热门的目标,甚至连星座中的亮星都是逐颗介绍。从观测要点科学测量,到文学片段典故趣闻,每一个向往星空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而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作品,竟完全出自一人之手。书的全名叫《Robert Burnham’s Celestial Handbook – An Observer’s Guide to the Universe Beyond the Solar System》,许多人以为作者是当时《天文学》杂志的主编 Robert Burnham。而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 Robert Burnham Junior,不仅与前者毫无瓜葛,并且失踪多年,生死未卜……

二十世纪初, 天文爱好者和专业天文学家的界限还没有今天这么明显。洛威尔天文台的创建者 Percival Lowell 就是一个爱好者,因为发现”火星大运河”而为世人所知。他还坚信在海王星外存在未知的行星。來自堪萨斯州的农民 Clyde Tombaugh 凭借自己对火星的详细观测进入了天文台,并于1930年发现了冥王星,重振了天文台的声誉。小伯纳姆比对的就是当年Tombaugh的观测数据。

小伯纳姆于1931年出生在芝加哥,随后同家人移居到气候干燥的亚利桑那州。在那里这个内向的孩子迷上了天文和考古。1949年高中毕业后就赋闲在家,白天拿着探测器去沙漠寻宝,晚上就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夜空。朝鲜战争爆发后, 他被编入美国空军, 被派到沙特阿拉伯操作了四年雷达,但那段经历似乎对他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退伍之后,他又回到家里继续巡视夜空。当时流行的观星指南《T.W.Webb’s Celestial Objects for Common Telescopes 》还是1892年编写的,虽然一直在不断地再版扩充,但即使1962年的第六版也只有300多页,还有很大的篇幅是在介紹九大行星。这远远不能狂热爱好者的需要。他于是开始编写一份自己的天体手册,并在副标题中强调这是”太阳系外的天体指南”。1957年10月18日,他在鲸鱼座发现了一个未知天体,马上给附近的洛威尔天文台打了电话, 同时给哈佛天文台发了电报,不久那便被证实是颗新彗星。这时距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才两个星期,刚刚兴起的天文热潮让他登上了地方报纸的头条,甚至得到了国会议员的拜访。他也因此倍受鼓舞,三个月后又发现了一颗。一向和业余天文学家颇有渊源的洛威尔天文台没有忽略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年轻观测者。负责恒星自行巡天(Lowell Proper Motion Survey ) 项目的 Henry L. Giclas 决定聘用他,通过对比30年前的底片与最近的观测,来测量恒星位置的微小变化。就这样,一个高中毕业的业余天文爱好者终于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天文台。

他就住在观测站上的一个小木屋中,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编写天体手册。借助天文台丰富的藏书资料和底片档案,他终于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整个宇宙就在他眼前。由于他和同事的出色工作,恒星自行研究成果斐然。原定两年的资助一直延续了二十年,直到他们处理完绝大部分天空! 1971年他们发表了北天自行星表(CDS: I/79)。与此同时,他已完成了天体手册的初稿。Burnham Jr.但是迟迟没有出版社愿意发行,因为对于这样的鸿篇巨制,单是校勘就需要几年的时间。天文台也担心其中可能存在错误而不愿资助。他只得自费印刷了一些样稿分发,虽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直到1976年才终于获得了正式出版的机会。就在他开始获得版税收入的时候,他所参与的恒星自行研究也接近尾声,自行星表的南天部分(I/112)在1978年年底发表,他必须要考虑一份新的工作了。这二十年来,他绝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夜空中,没有学位,没有婚姻,也没什么朋友。他仍然属于业余天文学界。他想在天文台开个纪念品商店,或者为到访的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但天文台对此并不看好, 只愿意给他一个守门人的位置,他选择了离开。十年后, 他当初的设想都成了现实。

离开天文台后,小伯纳姆没有尝试新的工作,在版税收入的支持下,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中,开始拾起绘画之类的爱好。天体手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在业余天文界的声誉稳步上升。但他仍然不喜欢公众场合,甚至不愿面对记者。《天文学》杂志1982年第3期上的专访是他自己写的。1981年,事情突然起了变化。美国天文图书俱乐部为了吸引会员,开始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伯纳姆的天体手册。他的版税收入随之迅速下降,很快就无法支撑他的生活。他也试图和德国和荷兰的出版商联系,希望能发行新的语言版本,但出版商们显然对这类领域狭窄受众有限的作品不感兴趣,他们说自己国家的读者可以直接阅读英文版。他的科幻小说也被出版社退回, 最后不得不变卖多年的收藏来支付房租(他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他在天文台还有笔退休金)。即使如此, 他也没能克服自己内向的性格走进一间普通的办公室, 而是变得更加低沉失落。1985年7月他突然离开了住所。他妹妹报了警,又到他常去寻宝的沙漠中搜寻,但完全没有他的下落。两个月后,他在洛杉矶附近的海岸被警察发现, 赤裸的双脚已被太阳晒伤。他妹妹把他接来同住,但始终没搞清楚他失踪期间发生的事情。在妹妹的悉心照料下,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也终于等来了日文版的顺利发行,可收到的版税远远少于预期。1986年5月,55岁的小伯纳姆取出了帐户上最后的20美元,再次失踪了。不久后,版税也不再寄来。他妹妹向出版社询问,被告知版税已寄往新的地址,但应他本人的要求不便公开……当星夜的守望者们按照手册上的指引畅游星际时,并不知道他们的领路人已经消失在人群中。

1993年3月,春寒料峭的加州圣地亚哥,一个在公园卖画为生的老人因为多重疾病进入了当地医院,10天之后去世。没人知道他是谁,从哪里来。医院只能从社保号查出他的当兵记录,于是他的骨灰被放入军人墓地。两年后,他的侄女才得知他的死讯,由于死亡证明上的名字被人拼错,她花了九个月才找到舅舅辞世的医院。而天文界则是在1997年9月25日的《Phoenix NewTimes》的报道出来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损失。这样的书从前没有,以后也很难再有。如今我们只能对着墓碑上拼错的名字黯然伤神……

参考资料:

订阅评论
提醒

5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Sputnik
2010 年 10 月 27 日 19:59

好文章,很温情

在亚利桑那或者新墨西哥的沙漠里,靠在自己心爱的望远镜旁边。。。
什么学位,什么女人,什么房价,都是玷污

晓凡
2011 年 2 月 2 日 21:22

我就想,天文馆或其他科普单位,谁来组织一下,翻译一下这部巨典……

2011 年 3 月 18 日 22:16

伯纳姆天体手册有没有中文版?

林景明
2011 年 5 月 17 日 11:19

以前曾发电邮给朱进馆长,组织人员翻译这部巨著。可惜没有回复。这么多年了,始终没有一部中文版的伯纳姆天体手册,多少令人感到遗憾。虽然后来有一套THE NIGHT SKY OBSERVER’S GUIDE,被S&T称为是伯纳姆手册的续集,不过其文学性并不如伯纳姆手册,可以说,伯纳姆手册是观察艺术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