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

恐怕没有人会否认,网络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在短短十几年间就取代了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主要来源。网络公司带走的广告客户和网络媒体培养的用户习惯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广告业务锐减和订阅数下滑的困境无一幸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各大传媒集团都有意向网络发展,但自由分享的互联精神与版权保护格格不入,一方面缺乏合适的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又和传统经营模式直接冲突,这些障碍都使得传统媒体对网络望而却步。缺少了传统的信息来源,该由谁来为网络贡献内容资源呢?网络公司吗?众多门户网站的确都有独立的采编团队,但是他们在乎的用户是广告商,广告商关心的是点击量, 包括新闻、邮箱在内的众多服务不过是吸引用户的手段,所以当我们查找热门关键词会看到大量的雷同信息,在寻找专业知识时又找不到可靠的系统论述。作为互联网核心的基础内容就这样缺失了,要改变这样头重脚轻的局面,只能靠网民自己。在web 2.0来临之前,网络上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你没有空间,没有网站,就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bbs只是内部的交流,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后来有了论坛,有了博客,有了维基百科,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书写,公布,然后传播,每一个网络的使用者都可以为网络回馈资源。这份被释放的创造力立刻成为网络信息的源泉,网络繁荣的力量。这样的热情对科学传播事业,做过哪些努力和尝试?有过怎样的推动和奉献?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
继续阅读

极光与流星

献给Itycho,和他的讨论促成了这篇文章。

极光与流星

极光(Aurora)以其瑰丽的色彩和流动的形态给人带来无穷的幻想。博闻多识的亚里士多德称为“天上的裂隙”(Chasms),北欧神话认为那是女武神们驰骋天际时铠甲反射的光芒,在中国传说中则是烛照极地临驭风雪的北国烛龙……它的名字虽然是罗马神话中的曙光女神,却是源自科学史上一次并不美丽的争论。 继续阅读

昼夜之交


记得中学地理书中说过,“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处昼夜等长”。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在应用到实际情况时,并不是听上去那么简单。在国家授时中心网站可以查到,2009年春分日(3月20日)北京的日出时刻为:06时18分,日没时刻:18时26分,总日长12小时零8分。为什么会这样?
继续阅读

早起,趁城市尚未醒来。当街道上还没有游人,红灯前还没有车辆;当天空还没有飞鸟,海面还没有帆;在晨祷的钟声响起之前,在银色的城堡闪耀之前,等待一辆空旷的公车……离开

话说积铁

小时候有过一个高级玩具,可以用螺丝铁片滑轮钢轴搭建各种模型,沉迷了好一段时间,可早已忘记了名字,也没有在市面上见到,于是一直没机会怀旧。直到最近给朋友的孩子挑玩具时偶然看到,一下子找回了童年的记忆……

Hany Malek 绘制的Meccano模型3D效果图

到网上一搜,才发现这大有来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