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索尼DPT-RP1电纸书管理

作为一个重度电子阅读者,索尼2017年推出的DPT-RP1是我最喜欢的一款电纸书产品。 它13.3寸的屏幕可以直接阅读A4幅面的论文,手写笔配合原生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PDF批注,作笔记和修改文章都很方便。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加上笔只有360克, 相当于约80张A4打印纸的重量。加上背部收边设计,单手持握毫无困难,手感相当出色。

相比之下,13.3寸的文石Boox Max Lumi 2有570克,10.3寸的科大讯飞 X2 是380克,10.3寸的remarkable RM2 有403克,而10.9寸的ipad air 5则是462克。在实际使用时,设备重量直接决定持握时间。可以说,在大屏阅读这个需求点上,RP1仍是目前技术的天花板。

RP1 的缺点也有不少:如分辨率不高(200dpi),内存偏小(16G,其中11G可用),不支持TF卡,只支持PDF文件显示,没有背光等等。不过其中最影响我使用体验的是它封闭的原生系统。文件导入导出都需要借助官方软件 Digital paper 。而且官方只提供这个软件的Windows和Mac版本,不支持Linux。虽然可以借助dpt-tools 破解原装系统(中文指南),安装安卓软件,但是那些为触屏设计的软件并不支持手写笔操作。一个用电子纸作为显示屏的安卓平板并不好用。我本来想在电子纸上安装坚果云等云盘工具,将要阅读的文献和书籍自动同步,实现电子纸和工作电脑的文章批注共享。然而,破解系统下无法用索尼自带的PDF浏览器打开坚果云目录下的PDF文件,也就不支持触控笔操作,所以还是要想其他的办法。

幸好,有用户开发了跨平台的python工具 dpt-rp1-py 可以在各平台下直接连接到RP1。虽然它不支持Linux系统中的USB直连,但在同一个无线局域网内能找到也够用了。这个工具可以用pip安装(pip3 install dpt-rp1-py)。安装成功后在命令行下运行 dptrp1 register,只要电脑和电子纸在同一个无线局域网内,就能够自动发现设备,根据提示输入电纸书上弹出的PIN码后就可以建立连接,然后自由地管理文件。不过这个工具提供的功能比较基础,主要是单一文件的上传下载。如果要批量处理大量文件还是不太方便。于是有用户基于它开发了有更多功能的工具dptrp1_manager,可以实现目录级的批量操作甚至双向同步。不过原版的说明写得很简单,我便花了些时间调试补充,基本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这个模块需要用python setup.py install 安装。装好后,确认电纸书在局域网内的IP,然后在用户主目录创建 ~/.dpmgr/dpmgr.conf 文件指定连接IP,然后用 dpmgr config 命令建立连接。这样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批量处理文件和目录。

dpmgr status # 列出设备基本信息
dpmgr tree -a # 以树状结构列出全部文件
dpmgr upload LocalFile RemoteFile # 上传本地文件
dpmgr upload -d LocalDir RemoteDir # 上传本地目录
dpmgr download RemoteFile # 下载电子纸中文件(可使用部分文件名)
dpmgr delete RemoteFile # 删除电子纸中文件(可使用部分文件名)
dpmgr sync LocalDir RemoteDir # 同步目录

我主要是利用它的目录同步功能和结合坚果云实现批注同步。把要读的文章书籍都放在一个同步目录中。在.dpmgr/sync.conf文件中指定对应的本地目录和远程目录,然后定期运行 dpmgr syncpairs命令同步即可。软件可以自动根据文件的修改时间自动选择是下载远程文件还是上传本地文件,实现电脑端和电子纸上的批注修改自动同步。这样,RP1 终于可以和Linux系统平滑衔接,协同办公啦。虽然RP1已在2020年停产,不过日本富士通(Fujitsu Quaderno A4)和国内的大上科技(DASUNG)都推出了高度还原的平替设备。有A4文档阅读需求的朋友可以考虑。

DPT-RP1与Bigme Carve 对比

DPT-RP1与Bigme Carve(未开背光)显示效果对比

另外,彩色墨水屏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我没忍住剁手了目前最大的10.3寸彩屏Bigme Carve。拿到后才发现这款产品的实际使用体验并不理想。Kaleido Plus彩墨屏颜色表现还可以,但由于彩墨屏上面盖着一层滤光片,降低了透光率,整体比黑白屏画面暗不少。白天非阳光直射时也要开启背光浏览。而且机器裸重就有500g, 加笔及原装皮套后更是达到835g,单手持握困难。软件方面,看epub文件没有支持触控笔的批注和摘抄工具,实时转写和翻译都不能离线使用。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这个设备变得非常鸡肋:作为单一阅读设备来说太沉了,用作生产力工具又不够强劲。所以我才又回过头来折腾RP1,发现它的缺点都还可以忍受。毕竟,我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读书和笔记工具。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