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脚本换桌面

原来何勃亮发过一个gnome下自动更新每日天图(APOD)作为桌面的脚本,挺有意思的,我这里发一个Python的,可以看作是免费软件Pic-a-PODPicture of the Day的替代品,在2.6下测试通过,需要安装PIL库,可以自行选择天文每日一图(APOD)、地理每日一图(EPOD)、或者美国国家地理每日一图(NGPOD),点此下载

这是由seasons的版本修改而来,他那里漏了一个setWallpaperFromBMP函数,还好在他的 javaEye 日志中找到了,有人是用win32gui实现,不过我测试没有成功。

源码如下,方便引擎收录:)
继续阅读

CMS搭建会议网站

开源系统集成安装软件Bitnami的Logo
会议(会务)网站作为一个特定的服务系统,要求并不多,无非是在线注册、实时统计、公告发布、日程安排、活动报道、报告总结几个方面,一共也没有几个页面,但自己开发维护总不是长久之计,动态网站都有用户注册和内容发布的功能,只要再增加定制注册选项和统计注册信息两个模块而已,几个主流的建站系统都能通过插件扩展实现:
继续阅读

天文数据的挑战

对arxiv文章0608638的译介

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彻底改变了数据库管理分析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挑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科学分支。当天文学开始用CCD取代了照相底板的时候,就走上了信息化的进程,来自于观测(数字化巡天)和模拟(比如宇宙结构形成、超新星爆发)的数据容量开始指数增长。现在全球的天文数据量已经达到了1PB,而且还在以2T/天的速度增长。数十TB的数据处理已经十分寻常,几PB的数据集很快就会出现。

天文社区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引入了“虚拟天文台”(VO)的概念: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天文研究环境,将分散在各地的研究资源整合在一起,有着规范的海量数据存档、并提供高维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工具。在虚拟天文社区中,像存档、标准、协议等数据管理方面的内容都已经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为这些庞大昂贵的数据库开发检索和分析工具,增加科学产出方面,进展缓慢。虽然有很多现成的数据挖掘工具和系统,但真能有效用于TB甚至PB级数据的却很少。高维统计和复杂度带来的挑战比数据量本身更大。工具的缺乏以及科学产出的不足阻碍了群体的进一步投入。这恐怕是eScience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继续阅读

天文学词典更新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反复检查之后,更为规范的天文学词典终于可以放出了,此次更新根据的是11月22日的版本。修正了上百处拼写错误,规范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完成重复词条的合并,并在此基础上增补了香港天文馆整理的亮星名数据507个,英中词条到达了23065个,中英对照部分也有了较为完善处理流程,词条达到了20890个,合并后共有43955个,原始文件可至天文学名词网站下载,星际译王版本点此下载

在处理过程中,国人Guapo编写的Emeditor宏emeditor perfecta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熟悉了win下的版本控制软件TortoiseSVN。

为了便于更新,增加了下载页面,以后就不会用版本升级这种事情充数了,不过这一整理才发现,这两年忙忙碌碌,但其实没做出多少事情……

太白小考


太白金星叫了那么多年,也没想过出处,近来因为金木同辉而被人多次提及(瘦驼空错、羊白),搪塞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做些功课。

最早提到这颗亮星的也许就是《诗经》了,不过那时它还不叫金星,而是“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大东》),西汉成书的《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注曰:“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这里两个“明星”是否指同一颗呢,两千年前的先人就已经有这样的天文经验了吗?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