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Tips

Tips-1

经常为些小问题在网上搜半天,攒在一起,备忘

  1. Beamer 宏包加页码
  2. Beamer宏包作为Latex中最强大的PPT模版之一,风格简洁大方,
    宏包本身自带很多格式,用欧洲各地地名来命名,有细微的差别,对比截图可点此查看。但是大部分模版下方都不带页数统计,可以通过附加一个叫“beamer outer theme split numbered”的样式文件来解决。不过我调用的方式和它自带的说明不太一样,具体见代码:

    \usepackage{beamerouterthemesplitnumbered}
    \setbeamertemplate{slidenumber}[totalframenumber]
    \setbeamertemplate{footline}[split slidenumber left]

  3. 配置Total Commander 的SSH插件
  4. 继续阅读

PostScript浏览方案

不知道为什么,windows下面一直没有顺手的ps\eps浏览器,原来一直用Distriller转成pdf,可是写tex的时候还是eps格式比较好用,Adobe的几个软件都太大了,我只是想看图而已。老牌的gsview一直用不习惯,几个商业软件的体积和效果也不成正比,倒是北京一个公司出的ps文件阅读器简单好用还兼容方正输出,可惜不能正常关联文件。

转了一圈又回到看图软件上,发现 IrfanView 又有更新,(有网友提供了4.23的中文绿色版下载)对Canon相机的Raw格式支持的很好,15M的相片载入速度飞快,各类矢量图通吃,不过看EPS还是需要安装Ghostscript,记得半年前4.1的时候还必须装GS854,现在用最新版GS就可以。Irfan虽然好用,但它有个致命的缺点—关联图标太丑!一旦设定默认用它打开图片,便满屏都是“忍者壁虎”(?),真不能忍……
irfanview截图要不是这一点,我恐怕两三年前就用了。现在既然别无选择,只好去找补救措施。幸好这个软件支持外挂DLL封装的图标文件,一个日文网站收集了相关的图标集合,虽然不多,但也够用了。挑了个XP风格的换上,总算踏实了~

——————-PluS分割线—————————

另外发现Emeditor没有提供IDL的语法高亮文件(syntax highlighting file),便根据这里的notepad++ 的用户配置文件改了一个。点此下载

误差棒函数1.1

应读者要求,为Matlab误差棒函数增强版加入了颜色和点型控制功能,顺便加了个英文说明,上传到Mathworks 社区,点此访问,这才发现已经有了那么多类似的函数,果然工作还是要趁早啊,看论文去了……

点此下载

在线中文输入法

现在办公室的机器统一使用Gentoo,没有预装中文输入法,自己又没有安装权限,只好改用在线输入。

一个台湾的网上拼音输入站点让我眼前一亮,可惜没有简体输出;InputKing在线中文输入系统有包括双拼、王码、仓颉在内的多种输入法支持,加上完整的编辑页面,虽然页面古旧,但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线上输入系统了,可惜和大多数在线中文输入法一样,简体字库只有7千左右,遇到生僻汉字就无能为力了。打不出我最喜欢的台湾女作家简媜的名字,媜(Zhēng),还好找到一个拼音输入法的汇总站点,发现唯一拥有大字库的在线中文输入网站,号称支持支持二万一千个简繁汉字的“网上中文输入法”,不光是“媜”,什么“翀”,“堃”,“媯”都不成问题。在我记忆里,字库能与之匹敌的也就只有“汉典”了。

在处理词库的时候经常要按拼音排序汉字,就顺便找了一下从汉字到拼音的在线网站,发现了一个叫“拼音标注器”的地方,让我想起小时候……


这样就不用担心小孩子看书不认识字了吧~

多说一句,今天第一次用XAMPP自带的FTP软件FileZilla,要先使用默认的入口(地址127.0.0.1,端口14147,管理密码留空)登录,才能进入管理页面开始设置,用惯了Serv-U还真是不太习惯~

马克吐温转换PPT

许多国外学者用的是苹果机,而国内的报告厅大都是X版Windows,来做报告都要随身带着自己的本本,如果临时要切换平台问题就来了:PowerPoint做的PPT可以在iWork下打开,虽然格式动画会略有变化,但还不影响使用,而iWork做的PPT拿到Office里许多图片可能就无法正常显示了,会提示“QuickTime™ and a TIFF (Uncompressed) decompressor are needed to see this picture” ,但只装一个QuickTime并不起作用,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直到现在(包括Office2007)始终没有解决方案,而且也没有第三方软件出现。如果有这么一个插件,它应该当仁不让地叫——Mac2Win! 继续阅读